初冬。入夜後的陽明山,籠罩著濛濛煙雨,竹林深處的小茶館裡燈影搖曳,我們一行四人,讓爐火驅走一身寒意。


    對座朋友是一位老師,任教於鄰近漁港的一間小學,她特地搭車北上,與我交流作文教學的經驗,我們在風雨瀟瀟的夜晚,一邊欣賞台北城的夜景,一邊聊著自己學生的若干趣事。


    原來這位朋友已經執教十年,到了最近,她忽然對填塞式的教學方式感到質疑,開始思索著教育的本質。「我經常在課堂上告訴學生,課本上的知識和考卷上的分數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們自己培養出來的學習能力!」她說。


    她要求學生,不要隨便接受外面加諸的各種資訊,當然,這也包括她自己的這番話。


    先放下自己的權威,真是一個可愛又可敬的老師!


    話題一轉,朋友幽幽談及最近的煩惱,她覺得自己的生命像一杯溫開水,找不到存在的價值感。


    年屆四十的她,與父母兄弟同住,支領國家薪俸,有一筆頗豐的存款,還談了一場不甚高明的戀愛……生活雖算穩定無虞,內心卻時感空虛。


    找不到生命價值感的老師,如何教育下一代呢?


    誠實面對自我的老師,尚且試著找尋出路;那麼不肯面對、或根本無法察覺這個問題的老師,又會教出什麼學生呢?


    近來有許多教育議題被陸續丟出,包括:培養「關鍵競爭力」、學習「自主學習力」,還有更重要的──生命教育。


    在關鍵競爭力方面,台灣小學正在推廣「一校一特色」、「一生一專長」與「一個不能少」的觀念,希望每個孩子能在不同特色的學校裡,培養獨特的個人專長。


   在自主學習方面,專家學者們也已提出,舊有的就業系統已經面臨崩解,在校期間獲得的專業知識,鑑賞期也會越來越短,如果欠缺獨立學習的能力,就會淪為市場的被淘汰者。


    不過,當我們的孩子有了競爭力,也懂得不斷自我學習,卻不知道為何而戰,生命基調是機械的、不快樂的、沒有熱情的,那又如何?


    我很羨慕你,做了很多有趣的事,擁有精彩又豐富的閱歷。」朋友啜了一口茶,說:


    「對了!已經很久沒有看到你出新書了!你的新作品呢?」


    我的新作品?腦中竟然浮現一張張孩子的臉龐。在課堂上,我帶著孩子穿梭古今文典,造訪靈感的桃花源,一起呼吸生命的美妙,最後留下喜悅的腳印。


    我驚呼一聲:「原來,我的新作品,就寫在那些學生的心裡呀!」


 


我的悄悄話:


    教育最終目的,不在訓練謀生技巧,而在開啟生命感悟的能力,並代代薪傳下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天母書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