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題目說明:近期,一位文學獎散文首獎作品引發熱烈討論,作者以第一人稱書寫,讓讀者以為作者就是當事人,但事後被人公開質疑那是朋友的故事,並非作者個人經驗;即使作者出面承認並澄清,讀者們仍不領情,認為作者欺騙大眾。此爭議也延燒到網路,到底「作文可不可以用掰的」?這話題讓網友爭論不休。身為學生的你,贊不贊成「作文可以掰」?請寫出你的相關經驗或觀察,提出理由說服大家吧!

 

   作文使社會大眾了解自己的生命故事,字裡行間透露作者想傳達的感情。假使在作文中捏造出虛無的故事或是抄襲他人經驗與觀點,豈不是欺騙讀者和欣賞自己的知音?而我十分不認同在文章中虛構從未發生的故事,且當作自己親生經歷的體驗,用以混淆讀者的閱讀。

 

   在文學獎大賽中獲得首獎的選手是利用了朋友的人生經歷得到評審的認同和讚賞,結果卻是用虛假的經驗將讀者們帶著炙熱且包容的心一一敲碎,丟還回去。將腦中構想的一字一句,扭動手指尖的肌肉寫在稿紙上,每一滴從筆尖流出黑色墨水,心中苟且偷生的投機心境也順著筆管展露無遺。而懷有善良的內心書寫,儘管無利用修詞修飾樸實無華的用字,仍可用真實具象的場景渲染讀者。但懷著卑鄙的欺騙想法寫作,即使使用再高級的詞彙,虛假地為現實的故事貼一層層虛華金色磁磚,下場必是矗立一堵難以撼動的土牆,無法再與讀者的心心相連。

  

   在一次寫作練習,我曾因想不出相關題材,於是就在短暫的考試時間裡在腦海中編造了一個我無關的故事。結果可想而知,一眼就被老師識破,拿到一次不理想的分數。在那次之後,我開始觀察生活週遭的變化,避免下次我找不到適合的題材,也避免考試時在慌張之下做出錯誤的抉擇。我反對在作文中做出捏造的經驗,因為這不僅會對認真思考、觀察生活的人不公平,還會錯失自己體悟真實人生的良好機會。所以,若是以真正的「功利」角度來看,作文用掰的,反而讓人失去更多。

 

   從三歲懂無知時期,媽媽就不斷叮囑我不能說謊,以誠實真誠的態度擁抱迎接他人,這觀念陪伴我一起成長,使我生活中的各方面也要無虛假的面對。即使在作文比賽中也不能違背,因為這樣的行為不但會助長說謊,也能造成為了得到功成名就而不擇手段的歪斜風氣,還會有更多衍伸的其他事件。因此,能以正眼直視、能受到讀者檢驗、不怕追究真實性,才是真正的優良作品。

 

#附圖是本篇作文的AI生成圖片

 

 

 

 

/tmp/php9NqSGK  

/tmp/phphM75sX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天母書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