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是會因為自己的利益而說謊,而那些不說謊的行為,我們就稱為「誠實」。誠實是一種面對自我的選擇,雖然誠實後的結果都不一定是好的,但並不是所有的誠實,都如我們所想的那樣天真無邪。

  我記得自己二年級的時候,期中考的成績拿了九十六分,在對答案時,我看到有一題選擇題答案錯誤卻未被批改,但當時定給自己的目標是九十六分以上,因此我坐在椅子上整整思考了十幾分鐘,才決定在下課時拿給老師修正。下課鐘響起了,我帶著自己的考卷,大步走向老師的書桌。

  在思考的過程裡,一種「如果誠實了,老師有可能會稱讚我,還會給我加分呢!」的想法閃過我的腦海,也給予我足夠的力量去請老師更改分數。事情果然不出我所料,老師對我說:「你是誠實的好孩子。」而我在開心的同時,心裡卻浮出另一個聲音:「對不起,我並沒有您想的那麼品德良好。」

  我們所支持的誠實有兩種,一種是效益論,指結果能讓最多人達到最大的快樂;另一種則是義務論,表示所做的一切在心中都要符合道德。而我個人是認同效益論的,因為就算動機不是一般定義的誠實,但只要最後達到快樂的結果,那就是值得尊重的。

周芷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天母書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