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說明:2022年10月29日晚間,韓國迎來疫情解封後的第一個大型慶祝活動,未料小小區域擠進10萬名的狂歡人潮,造成推擠、踩踏的災情,已知有逾150人罹難。狂歡,是為了調劑心情;但狂歡的背後卻伴隨著不可預知的風險,也就是所謂的「樂極生悲」。但也有人認為,這只是特例,不該「因噎廢食」。你贊成舉辦這種超大型活動嗎?請寫出立場、舉例說明,以及你認為應該怎麼做。
南韓的梨泰院事件轟動全世界,小小的社區內一下擠進十萬多名的遊客,各個樂不可支準備於霓虹閃爍的亮光中徹夜不眠,但在眾人狂歡之時,卻有許多的民眾,被早已失控的人潮重重的踩在腳下,壓成重傷,甚至窒息。狂歡的背後有許多風險,一不注意就釀成悲劇,極樂的天堂和災難的地獄只有一線之隔。
歷史上也曾經發生過不少類似的事件,鐵達尼號、八仙樂園人間煉獄,還有這次的梨泰院慘案,這些都是先人帶來的警訊,但終究湮沒於歷史的塵埃,狂歡,不一定非得透過大型活動來獲取,甚至小聊兩句既能得到心理上的快樂,何必花大錢與時間,浪費了心血來舉辦又悲慘又賠錢,還吃官司的活動呢?
超大型活動遊客們,總是造成大量、難以分解的塑膠垃圾,若主辦單位不處理,或處理不當,這些垃圾有的被風帶到山上,有的被河水沖入海洋,有的動物把它們吃下和餵食幼體,不是說好愛地球,做好垃圾回收?知易行難,光說不做,根本沒有用,乾脆大方的取消所有的大型活動,便無須擔心接連帶來的危險。
政府認為舉辦活動會讓民眾有歸屬感與認同感,但他們只想到正面的利益,沒想到可能將會帶來的負面影響,沒有事前規劃,想要討好民眾,但是有沒有考慮到噪音的干擾呢?大量的垃圾或塞車人潮又該怎麼處理?應該將目光放遠,評估大型活動造成的影響,或許當下參加的民眾很開心,但若被舉報噪音太大,垃圾滿天飛,周邊的住家都是受害者,如此一來反而引來更大的反對聲浪與衝突。
因此,我們不該舉行大型活動,也不該參與,就像只要不吃瀕臨絕種的魚,魚就不會被抓,也就不會絕種;沒有參加活動的需求,就沒有人要舉辦,因為做了也是賠本,如此就不會再發生類似的悲劇。在生活中靜靜享受路邊的花草,聆聽音樂,聊聊天,完全正面的活動,不是比震耳欲聾的喧囂來得好嗎?